在寒冷的冬季,除了注意身体保暖外,别忘了养胃暖胃。冬季是胃病易发或复发的季节,不注意的话很容易会出现胃部不适。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或阳虚、气虚体质的人群,天寒地冻时,最想要的就是身体温暖了,但无论你要吃多少补品,都要先过胃那一关,因此暖胃就成为冬季暖身的关键。
体虚怕冷神效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
冬季暖胃应侧重于清热、健脾,多吃熟、温、软以及开胃易消化的食物,少吃辛辣刺激、油腻的食物。儿童、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、肠炎的人,切勿贸然进补,对于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。广东省名中医孙升云推荐体虚怕冷神效方——当归生姜羊肉汤。
原料:羊肉500克,当归20,生姜20克,小葱、盐、白胡椒等调味品各适量。制法:将羊肉切成薄片,用开水稍微焯一下。将生姜切片。将焯好的羊肉片与生姜片、当归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炖煮,待羊肉煮熟后加入适量盐等调味品即成。
功效及适应证:
羊肉 性温,羊肉有山羊肉、绵羊肉、野羊肉之分,广东部分地方也叫野羊为黄猄,其实黄猄并不是羊类。
羊肉既能御风寒,又可补身体,对一般风寒咳嗽、慢性气管炎、虚寒哮喘、肾亏阳痿、腹部冷痛、体虚怕冷、腰膝酸软、面黄肌瘦、气血两亏有帮助。
当归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,尤其适合女性食用,中医认为,当归味甘而重,故专能补血,其气轻而辛,故又能行血,补中有动,行中有补,为血中之要药。全方共用,具补肾益气养血的功效,适合有肾阳虚亏、精血不足、月经不调,以及阳气不足手足冰凉使用。每到冬季,胃肠道疾病都会多发,或者使原有胃肠病加重。这是由于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,使交感神经兴奋,甲状腺素、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,为的是让体内新陈代谢旺盛,从而增加产热保持温暖。但这些增多的激素对于胃部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,过度的胃酸分泌会刺激胃黏膜,导致胃周血管收缩、胃功能减弱。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张伦推荐——五款暖胃养胃食疗方食材:白胡椒50克,少许姜片,猪肚1个
做法:将猪肚洗干净,与材料一同放入瓦煲煲两小时,加食盐调味即可。
食材:砂仁5-10克,少许姜片,猪肚1个
做法:将洗净的材料一同放入瓦煲煲两小时,加食盐调味即可。
食材:羊肉500克,白萝卜500克,生姜、花椒、八角、陈皮适量。
做法:羊肉飞水后,放入生姜、料酒、陈皮等调味料爆香,焖煮一小时,再加入萝卜焖半小时,羊肉熟烂即可。
食材:石斛10-15克,瘦肉200克,少许姜片
做法:将石斛隔水炖一个小时后用倒臼捣烂,再加瘦肉200克,少许姜片,同煲1小时。
食材:山药(鲜品更佳)90克,百合(鲜品更佳)50克,薏米30克,红枣3个功效:滋阴养胃,清热润燥,适合胃热人群食用
那除了增加衣物以外,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驱寒保暖呢?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的驱寒保暖方法吧。
人体当中存在很多“保暖穴位”,通过反复的按摩刺激、热敷或艾灸后,可起到调和阴阳、温经驱寒、温阳补气之功效,接下来由小肺为大家提供几个常用的保暖穴位:
1) 神阙穴:即平常所说的肚脐,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,可温阳散寒、行气活血、扶阳培元,经常温敷按摩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,为常用保健强壮穴。2) 关元穴:位于肚脐下3寸(手指并拢4横指为3寸),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。有培肾固本、补益元气的功效。关元穴与神阙紧挨着,这两个穴位非常方便可一起艾灸或热敷。3)命门穴:俯卧后位于第二、三腰椎棘突间。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,督脉被称为“阳脉之海”,总督一身之阳经,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。背部还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,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,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。
4)至阳穴:位于位于背部,后正中线上,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是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,是阳气最盛的地方,也是让阳气通行的重要穴位,按摩刺激可以振奋宣发全身阳气、疏通经血。
小提示:在家中使用暖宝宝贴敷上述穴位或利用艾灸盒、点燃艾条对穴位进行艾灸,过程中需注意不要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,在大饱、大饥、大渴等极端状态下不适合进行艾灸。
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,俗称“寒从足下生”。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,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,血液流经的“路程”最长,血液供应往往不足。自身热能不够,就要求助“外援”,最好的办法是每天用热水或中药沐足泡脚,促进周身血液循环,使全身都暖和起来。针对不同体质人,可选用不同药材制作足浴药汁:1)血瘀体质:可选红花、当归、川芎、泽兰叶、鸡血藤,每种药材20g,起温经活血化瘀通络之效。
2)阳虚体质:艾叶、杜仲叶、桂枝、狗脊、干姜,同样是每种药材20g,起益阳温经驱寒暖足之功。
小提示:在家中将上药煎煮后加温水稀释,待药液降至35℃-42℃即可沐足,双脚入药汁踩踏药渣按摩足底半小时,临睡前每日1次。■【来源:广东中医药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