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近春节,置办年货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。年货种类繁多,挑选起来往往让人眼花缭乱。建议大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,既能保证安全和营养,又能避免浪费:
一、求新鲜,不囤货 我国商业发达,供应丰富。即便春节假期当中,超市也会营业,无需囤积生鲜食品。对于蔬菜、鱼类、鲜肉等容易腐坏的食物来说,只需购买三四天食用的量即可。否则,花新鲜食品的价钱,吃到不新鲜的食物,甚至有安全风险,不值得。 二、求质量,选精品 如今人们日常三餐的食物就很丰富,节日期间无需大吃大喝,暴饮暴食。春节美食应当提升食材的品质,例如无公害、有机认证的排酸肉,口味更好的鱼类,优质品种的果蔬,质量更高的调味品,以及日常没吃过的新口味食物,以便更加凸显节日食物的享受感和品质感。 三、认真阅读食品标签 购买加工食品时,要认真阅读包装上的食品标签,这是法规赋予消费者的知情权。其中重点要看的是这几项: 1.配料表。就是食品是什么材料做的,加没加油、盐、糖等,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剂。 2.保存条件和保质期限。不仅要看食品是哪天生产的,哪天到期,还要看需要在什么条件下储藏,是室温阴凉处、冷藏(冰箱冷藏室)还是冷冻(冰箱冷冻室)。 3.营养成分表。看看与同类产品相比,能量(俗话叫做热量、卡路里)高不高,脂肪多不多,蛋白质含量是多少,钠是不是过高了等;给减肥者和慢性病人买食品的时候,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。 4.主要成分含量。比如说,一个看似“果汁”的产品,到底含有多少原果汁?一个看似“酸奶”的产品,到底含有多少奶?从各个角度细看产品包装,就能找出答案。 四、冷藏和冷冻食品尽快放入冰箱 购买冷藏和冷冻的食物后,如果不立刻烹饪或食用,回家要及时把它们放入冰箱。例如,一个0〜6摄氏度下保质期为21天的产品,如果放在室温20摄氏度保存,可能两三天就不安全了;一个-18摄氏度下可以冷冻保存12个月的食品,放在冷藏室里可能几天就变质了。 还有很多食品在开封开袋之前可以在室温下存放,但一旦开封,一次没有用完,就必须放在冷藏室里保存,如果汁、熟肉、果酱、调味酱等。 五、蔬菜水果要放在合适条件下储藏 蔬菜水果常温储藏过久会造成维生素含量降低、萎蔫失水、甚至腐烂变质。购买时要注意哪些果蔬在室温下比较耐存,哪些要冷藏保存。 大白菜、圆白菜、洋葱、土豆、甘薯等可以在室温阴凉处储藏一周以上,但绿叶蔬菜最好用吸水纸包起来再放入塑料袋中,松松扎上口,放冰箱冷藏室中。苹果、梨、橙子等可在室温存放1周以上,猕猴桃、葡萄等则适合冷藏;香蕉、芒果、木瓜等热带水果放入冰箱容易产生冷害,宜在十几度的冷凉温度下储存。 六、鱼、肉、海鲜要及时分装冷冻保存 生的鱼、肉和海鲜储藏不当,不仅新鲜度下降,甚至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。建议买来之后把两天内不吃的鱼、肉分装成一次烹调的小份,放在保鲜袋中,及时冷冻保存。24小时之内要烹调的部分放在零度保鲜盒中暂存。 熟的肉类、鱼类不能放在室温下,一定要及时冷藏。两三天吃不完的话,也需要冷冻保存。一定要注意,在冷藏和冷冻的时候也做到生熟分开,熟食物放在上层,生的鱼、肉和海鲜放在下层。 七、粮食、豆类、坚果要注意防潮 这些食物本身水分少,可以在室温下长时间储藏,但它们最怕的就是吸潮后发霉,所以,买来之后务必要保持干燥。如果环境潮湿,可以每次少买点,或直接购买真空小包装,每次打开之后尽快吃完。非真空包装的产品要注意放在冷凉干燥处,一次取用后立刻封严。 …… 小编提醒您 出入菜市场 请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建议使用步行、骑行、自驾的方式前往农贸市场,尽量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。 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如需乘坐一定要全程佩戴口罩,并与他人保持1米有效距离。乘坐出租车、网约车时,主动使用健康码扫码登记,尽量选择非现金支付方式。 农贸市场属于人员密集场所,须全程佩戴口罩;建议您提前列好采购清单,减少逗留时间。 有条件可以戴手套,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等,以便及时进行手消毒。 排队购买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,避免前往人流密集摊位,选择通风良好、卫生环境较佳的市场,尽量避开人多拥挤的时段,选择人流少时段前往。 选购时减少翻拣,避免直接接触生肉,建议使用一次性手套挑选冷冻冰鲜食品。选购后应及时清理双手,清理前不碰口、鼻、眼睛等部位。 1.及时摘口罩、洗手 把口罩反折后,用挂耳绳捆绑好直接扔垃圾桶或者包装好再扔垃圾桶。使用洗手液清洗双手20秒以上,在流动的水龙头下冲洗干净。 2.对可能污染的地方消毒 必要时可对门把手、手机、购物袋等进行擦拭消毒。 3.生熟分开、彻底煮熟 切割食品时,要注意生熟分开,冷冻食物需充分煮熟后再食用。